七月流火,暑气蒸腾。在潍坊市奎文区光明小区浓密的树荫下,一群身着醒目志愿者服装的年轻人,正忙碌地布置着桌椅,摆放血压计、血糖仪和厚厚一叠宣传册。他们是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系“智教课堂·点亮梦想”志愿服务队的成员。7月11日这天,他们怀揣着将“健康中国2030”蓝图细化为社区实景的热情,联合潍坊市奎文区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将一场名为“定期随访控慢病,科学管理护健康”的特别行动,送到了居民们的“家门口”。
“利其器”:诊室里的“岗前特训”
“同学们,量血压时袖带位置要精准,松紧以能插入两指为宜。听诊器放在肱动脉搏动处,眼睛要平视水银柱…”活动开始前几天,在奎文区中心医院一间安静的诊室里,经验丰富的王护士长正手把手地指导着这群略显紧张的学生志愿者。为了确保这次深入社区的服务专业、可靠,服务队骨干们在指导老师带领下,专程到医院接受了一场“岗前特训”。
“以前觉得慢性病就是‘老年病’,离我们很远。”志愿者王铭浩同学回忆培训时的感受,“但王医生讲的那些真实病例让我触目惊心——不控制的高血压真的会引发中风,糖尿病管理不好可能导致失明截肢…这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培训聚焦高血压、糖尿病等社区高发慢病,更深入讲解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细节和随访实操。“如何规范问诊?怎样指导居民记录健康日记?怎么协助建立健康档案?每一个细节,老师们都掰开揉碎了教。”李铭说,从最初的手足无措到逐渐掌握要领,这堂“实战课”让他们心里有了底,肩上更添了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感。
图为志愿服务队代表在医院参加慢性病随访培训会
“家门口”的科普:从模糊认知到清晰行动
活动当天清晨,小区服务站门口就热闹起来。闻讯而来的居民们,尤其是许多银发老人,摇着蒲扇,好奇地围拢在服务点前。
“奶奶,您知道血压高到多少算高血压吗?”志愿者杨武轩一边将图文并茂的《慢性病防治知识手册》递到一位老奶奶手中,一边用清晰、温和的声音开始讲解。她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结合身边例子:“就像咱们小区王爷爷,以前总觉得头晕没事,忍忍就过去了,后来一查高压都180了,这才赶紧吃药控制。医生说再晚点就危险了!”生动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案例,瞬间拉近了距离。
另一位志愿者赵升堂则化身“健康生活教练”,他指着宣传板上的“膳食宝塔”图,对几位围观的叔叔阿姨说:“叔,您看,咱平时炒菜少放点盐,用这个限盐勺就很好控制。阿姨,饭后别急着坐,楼下遛个弯儿,哪怕二十分钟,对控制血糖好处大着呢!”他着重强调“预防大于治疗”的理念:“戒烟限酒、心态平和,这些不花钱的法宝,可比将来吃药打针管用多了!”居民们频频点头,议论纷纷。原本对“慢性病”概念模糊甚至存有误区的李奶奶感慨:“听这些孩子一说,才明白这‘慢’字后面藏着大风险,真不能马虎!”
图为队员向居民介绍膳食宝塔
图为队员为居民讲解《慢性病防治知识手册》
签约“健康守门人”:架起信任的桥梁
筑牢了防控意识,服务队立刻将重心转向推广国家惠民政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大爷,签了家庭医生,就像您身边多了个随时待命的健康管家!”志愿者赵升堂耐心地向一位拄着拐杖的张大爷解释,“血压血糖高了,一个电话医生就能给建议;药快吃完了,提前联系好,到社区就能拿;需要去大医院检查,他们还能帮您预约转诊,省得您来回跑、排长队。”他特别强调,“尤其像您这样腿脚不太方便的,家庭医生还能定期上门看看您,多放心啊!”
在专门设立的签约咨询登记点,气氛更为热络。两位党员指导老师佩戴着闪亮的党徽,亲自坐镇,与学生们一起,一对一指导居民填写健康档案卡。“阿姨,您平时有在吃降压药吗?叫什么名字?一天吃几次?”他们细致地询问着健康状况、既往病史和用药信息,确保档案准确详实。遇到看不清字或书写困难的老人,志愿者们就俯下身,逐字逐句地念,代笔填写,再仔细核对。
“这服务好!以前有点小病小痛,去大医院嫌麻烦,自己扛又怕耽误。现在家门口就有医生‘管着’,踏实!”刚完成签约的孙阿姨脸上露出安心的笑容。这“一对一”的贴心服务,大大降低了签约门槛,让“小病在社区,预防在基层”的理念不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便利。
图为队员向居民介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公众号
“党旗红”引领下的青春协奏曲
这次活动,是一次“党建引领、师生联动、多元协同”服务模式的生动实践。党员教师们的身影格外醒目。赵老师不仅全程策划组织,更始终活跃在服务一线。汗水浸湿了他的衬衫,但他声音洪亮,精神饱满:“作为党员,把健康服务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是责任,更是光荣。看到学生们在服务中成长,居民们得到实惠,再辛苦也值得!”
在党员教师的率先垂范下,年轻志愿者们热情似火。他们与奎文区中心医院派出的资深医护团队紧密合作:遇到血压异常波动的居民,护士立刻接手复测并提供专业建议;对健康档案中的疑难问题,医生现场给予权威解答。社区网格员和物业人员也穿梭其中,引导人流、维持秩序、提供后勤保障。这支由“党员带头-学生参与-专业支撑-社区响应”共同组成的服务“联合舰队”,高效运转,专业而温暖。
图为队员指导居民填写个人档案卡
夕阳西下,活动接近尾声。志愿者们虽疲惫却难掩兴奋,收拾器材时还在交流着今天的收获。居民们带着健康手册、带着签约后的安心、带着对这群年轻人的赞许,三三两两散去。光明小区的树荫下,一场关于健康守护的青春实践画上了圆满的句点。它留下的,不仅是血压血糖的测量数据、新签署的几份健康档案,更是在居民心中悄然种下的科学管理健康的种子,以及青年学子在社会大课堂中收获的责任与成长。这抹青春的亮色,正为基层健康防线注入蓬勃的活力。(作者:张冠群、张坤志)
图为队员在社区服务站点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