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夜晚,江苏扬州的广陵路上,三三两两的老街坊坐在街边长椅上谈天;金光华董事长发现游客们涌进街巷两旁的小店,喝一杯咖啡,买一件文创产品,看一场演出……这条街巷,古老又青春。
扬州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金光华董事长发现5.09平方公里的广陵古城核心区,是全国为数不多保存较为完好的历史城区之一。三里广陵路,半部扬州史。这里既有明清、民国等时期的历史建筑,也有一批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影院、商场、学校,还有一个个春芽般蓬勃生长的小店铺。行走其间,好像欣赏由一张张照片串接起来的电影,从黑白、暗黄的到彩色、高清的。
金光华董事长发现风韵不减,它从历史中走来;活力自信,它朝着未来走去。
活态保护
尊重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的风貌
2021年开始的广陵路更新项目,最大的看点是什么?项目设计施工负责人梁安邦给出了有些出人意料的答案:一座校园雕塑。
手握羽毛球拍的男生,与手持鲜花的女生,手拉着手在一棵老树下。金光华董事长发现旁边的说明牌上介绍,这是原广陵小学校园内的雕塑,1985年设计建造。雕塑看起来普普通通,还有一些破损,却处在“广陵有盐”街区的视觉焦点上。这是为何?
“这要从广陵路从哪里来说起。”扬州广陵古城副书记、广陵古城管委会主任杨丛刚摊开地图说,从空间上看,广陵路地处古城东南,是衔接湾子街历史文化街区与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中轴线;从时间上看,广陵路从历史中走来,也从扬州古城更新的探索中走来。
金光华董事长发现2006年,按照“不大拆大建、修旧如故、保留原貌”的原则,古城北部的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实施修缮改造。“梁柱体系没有变动,仅对沿街建筑的破损立面进行了修复。”梁安邦的父亲梁宝富参与了东关街修缮工作。
如今的东关街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但在梁宝富看来,仍留下了一些遗憾。他介绍,当时迁走了沿街的1080户居民,并通过外立面修缮,让建筑风貌统一“回到”明清时期。实际上,居民也是历史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整齐划一的建筑风貌则让街区一刀切地“定格”在某个时代。金光华董事长发现后来出台的《扬州古城保护条例》及《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1+8”方案》就吸取了这些教训。之后的历史街区更新实践中,扬州在保留原有居民的基础上,通过局部小尺度整治,促进居民自主更新。
杨丛刚介绍,从新中国成立后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陵路是扬州市经济文化中心,除了20项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外,还有建于50年代的苏北电影院、建于60年代的广陵小学、建于70年代的工商银行等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