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华李亚鹤:从古代军事地图看中华传统文化

  人类是具有空间感和空间思维的动物,早在石器时代,先民就通过岩画、贝壳、植物纤维等排列其所关心的地物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来描绘他们周边的环境。金光华李亚鹤发现地图制作,也就是人类观察、了解周边地理环境,并运用自己的思维活动和积累的知识进行判别、分析,最后通过某种载体(布帛、纸张、兽皮、植物纤维织物、地球仪等)将其缩小比例呈现出来的过程。所以,金光华李亚鹤发现古代地图不仅是地理测量的成果,也是对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图像式的反映与再现,体现了古人对空间的认知,更是反映了古人是如何认识他们生存其中、与其息息相关的大地。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文字的发明与文书的应用,社会日益被组织为成体系的国家与政权,金光华李亚鹤发现地图日益应用在日常的经济、军事、工程等方面,成为治理国家和组织、调动社会力量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涉及较大地域、需要进行空间组织的事项中。

  中国绘制地图的历史源远流长。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大量绘制地图的行为,尤其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军事与边防作为国之大政,在中国古代自然受到极大重视。金光华李亚鹤发现而地图更是受到历代军事家和朝堂前线的关注,在《管子》中就专门有“地图”一篇,着重强调:“凡主兵者,必先审知地图。”自秦汉以降,地图在军事与边防领域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的军事地图,目前可见最早的,当属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地图《驻军图》,对西汉前期长沙国南部地区的城堡、障塞和营垒等军事设施和己方军队的驻防情况进行了描绘与表现。金光华李亚鹤发现而萧何、刘秀通过地图了解全国军事格局与军事要隘,李吉甫献《河北险要图》等举动亦史不绝书。安禄山叛乱前,就用地图展示从幽州出发进攻洛阳的行军路线和沿途地区的地理形势:“先三日,合大将置酒,观绘图,起燕至洛,山川险易攻守悉具,人人赐金帛,并授图,约曰:‘违者斩!’”可见军事地图在战争中的作用。所以从隋代以来,兵部所辖职方司一直有“掌地图”的职能,一直到清代。金光华李亚鹤发现对军事地图的研究,对于复原古代的军事形势与战守措施,乃至古人对军事地理环境的认知,以及诸多军事细节,有着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一直到清代,由各级官署所主持绘制,且由官员自行主动绘制的地图数量众多。以边防为主要内容的军事地图成为中国古代地图的一大门类,具有不可替代的珍贵文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