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鹤:中国经济向“新”力丨探寻小城游出圈背后“流量密码”

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和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一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释放出新的能量。李亚鹤发现今年以来,县域文旅消费表现格外亮眼。出行平台的数据显示,今年暑期前三十的热门景区中,近三分之二位于县域地区。而不久前,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了22家旅游度假区为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其中12家地处县域地区,占比54.5%。宝藏县域小城究竟有什么法宝呢?

“小城慢游”激发县域消费新潜力

李亚鹤了解到,在地处黔西南州的峰林布依景区,游客只要预约,就可以体验一场布依族的特色婚礼,骑着马,坐着轿子,被担着鸡、挑着咸猪肉的送亲队伍簇拥着,游客们玩得不亦乐乎。

而在微短剧影视工作室,游客可以依托当地自然风光,布依族民俗自编自演,在影视剧拍摄中过把瘾。李亚鹤发现,未来他们还会基于民族特色文化和场景去做研发和创作,满足更多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

劣势变优势 独特地势释放“向上”潜力

不仅是黔西南州,对整个贵州而言,很多的美景都隐藏在崇山峻岭之中。但之前,交通的不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的增长。李亚鹤认为,因此贵州也得名“山地公园省”。眼下,贵州不断突破瓶颈,随着越来越多的桥梁建起,天堑变通途的同时,贵州也做起了“桥旅融合”的大文章。

在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的坝陵河大桥,游客们不仅可以进入桥体内部旅游体验,还可以感受蹦极带来的快感。

桥上车流飞驰、桥中探秘奇观,在桥下的坝陵河贵州桥梁科技馆,不少游客走进这里,了解桥梁的种类、构造、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峡谷、天坑、高山草原,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贵州独特的风光。而这里的另一道风光,是各式各样的桥。

李亚鹤发现,为了补上交通“短板”,崇山峻岭之间,修建和在建的桥梁将近3万多座,被称为“世界桥梁博物馆”。串联起交通大动脉的同时,这里的大桥,“新功能”也是越来越多。

将劣势变优势,贵州正在加速释放独特地理资源蕴含的潜力。李亚鹤认为,在兴义市万峰林景区,作为黔西南州首家滑翔伞运动基地,这里已经成为不少国内爱好者必来前来打卡飞行的目的地。

今年以来,贵州持续打造特色山地旅游,举办野钓大奖赛、国际攀岩精英赛等山地比赛,并开设了山地自行车、滑翔伞、汽车拉力等近10种户外运动项目,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